引发火灾有三个必要条件。首先需要有可燃的溶剂,清洗作业中使用的部分清洗剂就属于这一类。其次,这些溶剂的蒸汽要与氧化剂按一定比例混合。最后,还需要有足够的能量来触发燃烧。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时,火灾才会发生,因此在操作中必须控制好这些因素,同时配备合适的灭火装置作为应对措施。
对于可燃性溶剂,有几个关键特性需要注意。闪点是其中之一,它指的是溶剂加热后,表面蒸汽与空气混合,接触火源时发生闪火的温度。根据闪点的不同,溶剂的危险等级也有差异。为了安全,应尽量选择闪点较高的溶剂,同时严格控制其使用温度。在加热过程中,要注意对供给能量的控制,即便温度升高,若能量供给未达到特定程度,也不会引发燃烧。灭火装置的选择需结合溶剂特性,例如针对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,应选用适配的灭火介质,避免因介质不当导致灭火效果不佳或引发二次风险。
设备方面需同时关注预防和灭火设施。清洗机上使用的泵、风扇等电器设备,若使用不当或维护不到位,可能产生电火花等点火源。因此,应选用防爆型的电气控制箱等设备,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,以减少点火源出现的可能。同时,清洗机应配备自动灭火装置,该装置可与气体泄漏检测器联动,当检测到溶剂蒸汽浓度超标并出现火情初期迹象时,能自动启动。灭火装置的喷射范围应覆盖清洗机的工作区域,确保火焰能被及时压制。此外,设备附近还应放置便携式灭火设备,方便操作人员在初期火情时手动使用。
使用场地的安全措施同样重要。工作场地附近要严禁明火、电焊等危险操作,防止这些操作产生的火源引发火灾。同时,应设置气体泄漏检测器和报警铃,当溶剂蒸汽浓度超过安全范围时,能及时发出警报,以便操作人员启动灭火装置或采取其他应对措施。对于易燃清洗剂,在必要情况下,需采取措施隔离空气和氧气,灭火装置也可配合这一需求,通过隔绝氧气的方式达到灭火目的。定期检查灭火装置的状态,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,药剂或燃料充足,喷射部件无堵塞。

